一、论文:
1.《新冠疫情全球预测系统》,Science bulletin,65(2020)。(5/16)
2.《话语政治视域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审思》,《河南社会科学》,2020年第3期。(1/2)
3.《吉尔吉斯斯坦反恐怖主义法及其反恐实践》,《区域与全球发展》,2020年第2期。(1/2)
4.《乌克兰国家认同的建构:挑战和转向》,《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0年第1期。(1/2)
5. Analysis on Mongolia’s Non-formal SCO Membership, East Asian Review,Volume 18,the Asian Research Institute Osaka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 2019.(ISSN 1342-8047)(1/2)
6. The role of China in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y of the modern world,НАЦІОНАЛЬНААКАДЕМІЯНАУКУКРАЇНИДУ «ІНСТИТУТЕКОНОМІКИТАПРОГНОЗУВАННЯ» Секторміжнароднихфінансовихдосліджень, НАЦІОНАЛЬНИЙІНСТИТУТСТРАТЕГІЧНИХДОСЛІДЖЕНЬ, «ГЕОЕКОНОМІЧНІВИКЛИКИДЛЯКРАЇН G7» Збірник матеріалів міжнародної наукової конференції м. Київ, 03 жовтня 2019 р.(《中国在当代世界国际经济中的作用》,乌克兰国家科学院"经济与预测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室、国家战略研究所,《G7国家面临的地缘经济挑战》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基辅,2019年10月3日。)
7.《国家身份视角下蒙古国与上海合作组织的关系》,《俄罗斯研究》2019年第5期。(1/2)
8.《俄罗斯的阿富汗政策:目标、内容和影响》,《南亚研究》,2019年第3期。(1/2)
9.《乌克兰在全球经济中的参与安全》(безпека участі україни у глобальній економіці),《全球经济中乌克兰发展安全竞争战略》(КОНКУРЕНТНІ СТРАТЕГІЇ БЕЗПЕКИ РОЗВИТКУУКРАЇНИ В ГЛОБАЛЬНІЙ ЕКОНОМІЦІ)(专著),乌克兰科学院经济与预测研究所2019年版。
10.《论乌克兰-中国金融机构关系之发展》(Развитие украинско-китайских отношений в финан-совом секторе),《“欧盟金融机构发展问题”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基辅市,2019年2月27日。
11.《海外网评:经略周边与深耕多边,习近平中亚行意义深远》,《人民日报》海外网,2019年6月17日。(1/2)
12. The causes of the Mongolia’s failure to formally join the SCO and its research significance, the 10th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ast Asian Studies National University of Mongolia “A new stage of East Asia in the 21stcentury”, 2018.08.27-29, Ulaanbaatar.
13. Внешниекультурныесиловыефакторы, влияющиенаразвитиесовременногосреднеазиат-ского общества (External Cultural Power Factors, Influencing on Developments of the Modern Central Asian Society), «ЦентральнаяАзиянаВеликомШелковомПути: диалогкультуриконфессийотдревности досовременности», Международнаянаучно-практическаяконференция 13-15 июня2018 г. (“Central Asia on the Great Silk Road: Dialogue of Cultures and Confessions from Antiquity to Modernity”,The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and Practical Conference 13-15 June 2018), Almaty, 2018.
14.《“后阿富汗战争时代”阿富汗政治稳定发展研判:国家治理的视角》,《南亚研究》,2014年第1期。(2/2)
15.《论后塔利班时代阿富汗的政治发展——从政治文化维度的探讨》,《南亚研究》2013年第1期。(1/2)
16.The Transnational Ethnic Relationship Western Development of China, Innovative approaches to education, upbringing and science in modern university:decisions, problems and perspectives,Almaty“Arda”, 2011.
17.《“diaspora”的译法和界定》,《世界民族》,2011年第2期。(1/2)
18.《中亚地区小武器和轻武器的防扩散控制》,《新疆社会科学》,2011年第2期。(1/3)
19.《论中亚地区小武器和轻武器的扩散现状及其来源》,《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11年第2期。(1/2)
20.《政治伊斯兰影响下的阿富汗伊斯兰教育》,《南亚研究》,2010年第2期。(1/2)
21.《新世纪中国文化软实力体系的要素评析》,《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年第6期。(1/ 2)
22.《论现代阿富汗发展进程中的伊斯兰教育》,《东南亚南亚研究》,2010年第1期。(1/2)
23.《关于创建中国国际关系理论不能回避的几个问题》,《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第2期。(1/2)
24.《论塔利班运动时期非政府组织在阿富汗教育发展中的作用》,《比较教育研究》,2010年第3期。(1/2)
25.《“经济中国”与“政治中国”背景下的不同外交特点》,《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1/2)
26.《论冷战后俄罗斯对南高加索战略的演变》,《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9年第5期。(1/2)
27.《1916年中亚起义直接起因辨析〉,《历史文化探研》(王希隆主编,甘肃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89-94页)。(1/2)
28.《关于中亚社会“俄罗斯化”的理论探讨》,《历史文化探研》,(王希隆主编,甘肃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95-97页)。(1/2)
29.《多种文化交互影响——影响现代中亚社会发展的外部文化力量因素》,《历史文化探研》(王希隆主编,甘肃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98-106页)。(1/2)
30.《论俄罗斯帝国伊斯兰教的发展与伊斯兰教政策的变化》,《宁夏社会科学》,2009年第5期。(1/1)
31.《“古阿姆”组织与中国》(俄文),《中亚与高加索》(瑞典),2008年第3-4期。(1/1)
32.《全球文化力量消长与中亚政局变化》(俄文),《世界文明与哈萨克斯坦》(第一部分),阿拉木图,2007年。(1/1)
33.《中亚地区打击恐怖主义的国际合作》,《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8年第5期。(1/2)
34.《论阿富汗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部族症结》,《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1/2)
35.《从1897年全俄人口普查看俄罗斯帝国的穆斯林阶层分布与社会状况》,《世界民族》,2006年第1期。(1/2)
36《20世纪80-90年代全球民族主义浪潮及相关理论探讨》,《新疆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2/2)
37.《1916年中亚起义直接起因辨析》,《人大复印资料〈世界历史〉》,2005年第10期。(1/2)
38.《多种文化力量作用下的现代中亚社会——加强在中亚主动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性及值得思考的问题》,《国际关系:呼唤中国理论》(郭树勇主编,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1/2)
39.《多种文化交互影响——影响现代中亚社会发展的外部文化力量因素》,《跨文化交流》,2005年第1期。(1/2)
40.《1916年中亚起义直接起因辨析》,《新疆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1/2)
41.《中亚动荡背后的影子》,《人民日报海外版》(专家访谈),2005年05月21日第五版。
42.《影响现代中亚社会发展的内部文化力量因素》,《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4年第2期。(1/2)
43.《继承、纠偏与发展——多种文化力量作用下的现代中亚社会》,《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哈萨克文明》,阿拉木图凯纳尔大学,2003年,第292~295页。(1/1)
44《中亚社会的俄罗斯化》,《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第2期(新论集萃)作为原创观点转载;原文为《关于中亚社会“俄罗斯化”概念的理论探讨》,《东欧中亚研究》,2002年第5期。(1/1)
45.《中亚社会的俄罗斯化现象》(俄文),《哈萨克文明》,2003年第2~3期。(1/1)
46.《中国与中亚跨国民族关系对西部大开发的影响》,《世界民族》,2003年第3期。(1/1)
47.《评中亚独立国家内政转型》,《国际问题研究》,2003年第3期。(1/1)
48.《西部大开发中的生态环境建设》,《人民日报》2003年2月20日第九版理论版。
49.《未来中亚多种文化力量的集散地》,《人民日报(专家评说)》,2002年7月26日第7版国际版。
50.《美国进入中亚与里海油气》,《人民日报(专论)》,2002年5月13日第7版国际版。
51.《反恐战争前后的阿富汗周边地缘政治形势》,《兰州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1/2)
52.《影响未来中亚社会发展的文化和社会力量因素》,《兰州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1/1)
53.《关于中亚社会“俄罗斯化”概念的理论探讨》,《东欧中亚研究》,2002年第5期。(1/1)
54.《里海石油和中国能源》,《人大复印资料<工业经济>》,2001年第9期。原载5.《兰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4.58-63。(2/2)
55.《苏联解体后阿富汗在中亚地缘政治转变中的影响》,《东欧中亚研究》,2001年第5期。(1/1)
56.《中亚安全和阿富汗毒品》,《东欧中亚研究》,2001年第4期。(2/2)
57.《里海石油和中国能源》,《兰州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2/2)
58.《1916年中亚起义的性质及其历史意义》,《兰州大学学报》,2000年第6期。(1/1)
二、著作:
1.《反法西斯战争时期的苏联对华政策研究》(专著),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1/1)
2.《阿富汗症结与中亚安全》(译著),兰州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1/2)
3.《反法西斯战争时期的苏联对华政策研究》(专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1/1)
4.《全球文化力量消长与中亚政局变化研究》(专著),兰州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1/1)
5.《哈萨克跨国民族社会文化比较研究》(译著),民族出版社2009第三版。(2/2)
6.《多种文化力量作用下的现代中亚社会》(专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1/1)
7.《哈萨克跨国民族社会文化比较研究》(专著),民族出版社2006年第二版。(2/2)
8.《哈萨克跨国民族社会文化比较研究》(专著),2004年第一版。(2/2)
9.《阿富汗焦点和中亚安全问题》(译著),兰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2/2)
|